我國是燃煤大國,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%。隨著煤炭消費的不斷增長,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也不斷增加,連續多年超過2000萬噸,致使我國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日趨嚴重。我國雖從六十年代初開始研究火電廠煙氣脫硫技術,但由于技術、經濟等多方面的原因,我國至今還未具備20萬千瓦以上機組煙氣脫硫的設計和設備成套能力。隨著我國環境保護法律、法規和標準的日趨嚴格及執法力度的加大,在未來10年內至少有4000萬千瓦以上的火電裝機容量需安裝煙氣脫硫裝置。須加快實現火電廠煙氣脫硫技術和設備的國產化,以適應二氧化硫治理的需要。
目前國內火電廠煙氣脫硫工程絕大多數是從國外進口設備,國內負責土建和安裝。以石灰石(石灰)-石膏濕法脫硫工藝為例,引進國外設備的工程靜態投資高達1000~1200元/千瓦,若實現國產化造價可控制在700元/千瓦以下。一臺30萬千瓦機組石灰石(石灰)-石膏濕法脫硫工藝若實現國產化,可節約投資約9000萬元。實現火電廠煙氣脫硫設備的國產化,不僅可以降低工程造價,還可推進機電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,提高我國機電制造企業的競爭能力。
利用國內科研、設計和制造部門現有的技術力量和生產能力,在引進、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煙氣脫硫技術的基礎上,加強技術創新、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火電廠煙氣脫硫工藝,逐步實現火電廠煙氣脫硫關鍵技術和設備國產化,形成國內火電廠煙氣脫硫設計、制造、安裝和調試運行的整體優勢,推進脫硫產業化發展,為改變我國大氣環境質量作出貢獻。